2007年秋邓小平理论期末复习指导

发布时间:2008-01-07 作者:管理员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1668

一、简答题

1、简述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答:19951月,江泽民在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全面地提出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并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八项主张,即:(1)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6)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7)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胞的一切正当权益,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2、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1)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2)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3)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4)南北矛盾突出。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在于:(1)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2)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工作方针和政策。;

4、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答: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表述严谨的科学命题。其中,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5、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什么意思?

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终发展成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冲击了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6、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思想体系?

答: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紧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且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7、简述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

答: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将自己的认识和行动,置于时空变化的背景之下,力求突破、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什么意义?

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1)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2)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澄清了长期以来将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我们坚持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9、如何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概括告诉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应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首要任务、根本原则等方面着手。首先,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必须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因而社会主义,尤其是我们这样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社会主义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形态,因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那种把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认识必须澄清。

10、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2、怎样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1)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人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3、简述邓小平关于各地区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思想。

答:(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过深入的考虑。他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 (2)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3)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4)邓小平的战略设想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

 

1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以往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等问题的一种反思。

15、简述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答: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16
、怎样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1)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人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7、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1)市场经济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不涉及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2)市场经济是以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及原材料的供应,非公有制经济的灵活机制,较强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8、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心,它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予以保证和支持。

1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坚持社会主义文化重在建设的方针。

2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先进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1、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1)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国两制的出发点。(2)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有何关系?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

24、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答:(1)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2)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3)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2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不发达,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归根结底,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26、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努力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3)依法治国还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水平,并且要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以及按照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27、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答: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主要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8)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9)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党的十四大以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一书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展开为16条。# h$ c,

28、简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含义。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发展阶段。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Ww

29、简述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

答:(1)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可能实现分配的公平; (2)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3)效率优先,即公平应当服从效率。

30、简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答: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概括为:(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2)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3)自我批评的作风。(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