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功(六)——检讨是成功之母 改变是成功之父

发布时间:2004-08-10 作者:管理员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2465

    ——有一个名叫塞尔玛的美国年轻妇女,丈夫奉命到沙漠腹地参加军事演习。塞尔玛孤零零一个人留守在一间像集装箱一样的铁皮小屋里,气候干燥,炎热难耐,周围只有墨西哥人与印第安人。他们不懂英语,无法进行交流。她寂寞无助,烦躁不安,于是写信给她的父母,想离开这个鬼地方。父亲的回信只写了一行字:“两个人同时从牢房的铁窗口望出去,一个人看到泥土,一个人看到繁星。”塞尔玛开始没有读懂其中的含义,反复读了几遍后,才感到无比惭愧,她决定留下来在沙漠中去寻找自己的“繁星”。她一改往日的消沉,积极地面对人生。她与当地人广交朋友,学习他们的语言。她付出了热情,人们也回报了她热情。她非常喜爱当地的陶器与纺织品,于是人们便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的陶器、纺织品送给她作礼物。塞尔玛很受感动。她的求知欲与日俱增。她十分投入地研究了让人痴迷的仙人掌和许多沙漠植物的生长情况,还掌握了有关土拨鼠的生活习性,观赏沙漠的日出日落,并饶有兴致地寻找海螺壳……沙漠没有变,当地的居民没有变,只是塞尔玛的人生视角变了,她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先的痛苦与沉寂没有了,代之以积极的冒险与进取,她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激动不已。她于是拿起了笔,一本名为《快乐的城堡》的书两年后出版了,她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看到了“繁星”。

  讲完这个故事,孙教授说:

  “一个人在面临无法改变的环境的时候,他要学会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环境也会随着改变。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生存决定于改变的能力’。杰若·柯非上尉在越战期间当了七年战俘。他回想起自己态度的转变时说:‘起初,我祈求上帝改变我的处?境——上?帝啊!让我再回到被俘前的最后五分钟,我一定会飞到别的地方。随着时间的过去,’他说:‘我祈祷的内容改变了,我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不但可以忍受牢狱生活,而且可以从战俘经验中获益。’也就是说,他的祈祷从‘改变我的环境’变成‘改变我’。他发现了一个基本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从现状中找寻生活的意义。

  “不论你目前的处境如何,都一定有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才会遇到那种处境!祈祷上帝改变你的处境,根本毫无意义。

  “如果你说:‘上帝啊!请改变我的处境,我就不需再费事改变自己了’,就是还缺乏了解。你应该说:‘上帝啊!改变我吧!改变我对这件事的想法吧。’一旦改变了想法,处境也会随之改变。

  “当然,要想改变长期以来养成的恶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比如说,一个身体肥胖的人要减去多余的脂肪,他必须要克制食欲,要能抵制那些美味佳肴的诱惑,然而当他饥肠辘辘时却又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大吃大喝,你说他不痛苦吗?一个有二十多年烟龄的人要戒烟,他必须克制烟瘾,尽量少抽烟或不抽烟,然而,当他的烟瘾发作时,你说他不痛苦吗?渴望掌握熟悉的情感与事物,是人类共同的特性。我们总习惯固守着相同的生活、熟悉的环境、作息时间;执著于心爱的人或物……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部分人对自己所不熟悉的都会心存恐惧,我们害怕改变会夺去我们所掌握的‘确定感’,因此当人一觉得有任何不确定感时,内心就会本能地加以抗拒。大多数人似乎是这样,一辈子都在这种死胡同里绕来绕去走。一方面想逃脱,另一方面又害怕承受痛苦,结果把自己弄得既矛盾又挣扎,折腾了一大圈又绕回到起点。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改变,那又会怎样呢?我再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条沙皮狗要完成一桩使命——经过千里沙漠送一封信到边关。它带着足够的粮食和水上路了。可是一去就杳无音信,于是人们又派出10条沙皮狗也带着粮食和水去寻找,可也杳无踪迹,一去不复返。后来,人们发现11条沙皮狗全部死在沙漠里,没有任何皮肉伤害,也没有中毒。化验结果表明,这些沙皮狗都是死于一个可笑而可悲的坏习惯,那就是被尿憋死了。原来狗撒尿时总要找一个靠腿的地方,而使另一条腿抬起来,可茫茫沙漠哪里有树、沟、桩、石头?

  讲完这个小故事,孙教授继续谈道:

  “如果我们不想遭受像沙皮狗一样的命运,不想像沙皮狗一样可笑又可悲地死去,我们就一定要改变坏习惯。

  “还记得世界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那个小矮人哼哼吗?当他发现他的奶酪不见了时,他只是一味地抱怨、发牢骚,其结果可想而知。请记住书中的那句话:‘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生命就是不断转变的过程。蝌蚪变青蛙,蛹变彩蝶。改变虽然困难,但不改变就难以生存。

  “早晨你是否想在床上多赖一会儿而不去晨练?晚上是否想看会儿电视而不想学习?今天累了明天再记那些枯燥的单词吧;考试时看错了一道题目,少点了一个小数点;为了应付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东西随手放,用时找不到;朋友的一个请求让你无法拒绝,只好放下手头的正事……这样的小事情举不胜举,数不胜数。日子一天天过,事情一件件做,不知不觉间,你习惯了这种状态、这种节奏、这种日子、这种样子,等你幡然醒悟时才发现,这种习惯的力量多么巨大,要改变它是多么困难。但问题是,你享受了眼前,便不能享受将来;怕吃苦者往往苦一辈子,不怕苦者,只苦半辈子。你可知道,追求成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理性战胜本能,克服自身惰性、缺陷,挑战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自己的惰性和缺点做斗争的过程。每天克服一个小毛病,每天改变一个坏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就这么简单。

  “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个人如果不先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格高尚、道德完善的人,就很难获得成功,更谈不上去影响去改变别人。正如英国一位国教教主所说:‘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我发觉自己还是没有这个能力。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上天还是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将来我甚至可以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人活在世上的任务首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如果同学对你不友善,你不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即使你换个班级也没用;如果你的成绩提不高,你不去改变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即使换了老师也没用。只要你一改变,生活也会随之变动。

  “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出人头地?我也不例外。在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追求成功,我阅读了很多名人传记和成功学书籍,但遗憾的是,我一直未能跨入成功者的行列。直到有一天我听到美国成功哲学家金·洛恩说的这么一句话:‘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我这才恍然大悟:我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在我身上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缺点,如自私、傲慢、急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缺少自信、做事情不脚踏实地、没有耐心等等,这些缺点严重制约了我的发展,我意识到如果我不改正这些缺点,我就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于是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发现自己身上确实存在着许多恶习,一共有12条。原因找到后,我采取了改进措施,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感觉到自己在一天天地向成功迈进。直到今天,我仍然每天要对自己进行检讨,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听了孙教授的一席话,我很受启发:“孙伯伯,正如您所说,在我身上也存在着许多缺点,比如说我的脾气不好,急躁,莽撞,容易发怒,我也很想改正,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天生就是这种德性。”

  “问题是你想不想成功?如果你想要成功,你就必须要改变!如果你不改变,你就只能像你以前那样,平平庸庸,碌碌无为。”

  孙教授接着给我讲了一个一条小河的故事。

  ——有一条小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来到了一个沙漠。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的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个沙漠吧!”

  当它决定越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当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了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它颓丧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也可以。”原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小河流很不服气地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行。”

  “因为你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个沙漠,到达你的目的地。只要你愿意放弃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这么说。

  小河流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放弃我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不!不!”小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未有过这样的经验,叫它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么不等于是自我毁灭了吗?“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小河流这么问。

  “微风可以把水气包含在它之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会把这些水气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小河流问。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条河流或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你坚持你是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存的本质。”

  此时在小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了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风带着自己,飞到内陆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变成今日的河流。

  于是小河流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手臂,消失在微风之中,让微风带着它,奔向它生命中的梦想。

  “林刚,我们生命的历程也像小河流一样,想到跨越生命中的障碍,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也需要有放下自我、改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这样才能迈向未知的领域,达到生命的不断成长!”

  孙教授的话如当头棒喝,一下子把我从混沌中敲醒。如果我不改变,我就会像那条小河一样,消失在茫茫沙漠中。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