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政办〔2005〕12号

发布时间:2005-03-06 作者:管理员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2289

 

 
南 安 市 教 育 局

南政办〔2005〕12号



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南安市2005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电大工作站,各中职学校、各乡镇中心小学: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及《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实施科教兴企、兴农战略,加快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步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育“两基”成果,不断促进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现将《南安市2005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1、南安市2005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意见
        2、南安市职业学校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分解表.wps
        3、南安市各乡镇技术(培训)教育表.wps

 


                                                   二OO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教育     职业与成人      工作意见                                       
      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2月28日印发             

                                南安市2005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意见

      在新的一年里,我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应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及《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积极实施科教兴企、兴农战略,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市这个工作目标,以巩固提升“双高普九”工作成果为主线,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年”活动为动力,以做大做强中职学校和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主动探索“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办学培训新途径,努力构建市、镇、村三级农村教育和培训网络,不断促进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提高新时期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市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一、目标与任务
      (一)职业教育
      1、抓好中职招生工作,加快职业学校事业发展。2005年南安职专继续保持年招生1000人以上、南安工业学校、红星职专、泉州梅山工程学校争取办成每年招生800人以上的规模校,南安财经学校每年招生达30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达19000人。要求红星职专加大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专的工作力度。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学校每年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人以上,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校每年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以上,使我市部分初中毕业生和社会回乡青年能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学习。也为部分技术工人、技师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供学习机会。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与农村成人学校联合办班、扩大招生,至少与一个以上乡镇文技校结对子,为乡镇富余劳动力开展转移培训,帮助就业等服务;与高校联合举办“3+2”五年一贯制的高职班等。
      2、加强职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中职学校应形成一把手亲自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学校应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联络站”,在场地、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保证。全市重点中职学校应继续强化职业技能鉴定站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3、适应市场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实施学分制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设,全面推行“双证书”。继续做好省级一、二批重点专业(机电、烹饪)的建设跟踪指导和评估,着眼开展第二批省级重点专业评审,2005年争取再建2-3个省级重点专业,选择中职“重点专业”中的数控、计算机软件等专业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
      4、挖掘办学潜力,建立实践实训基地 。2005年争取在有条件的中职学校中筹建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1个,为提高中职在校生的职业技能服务,也为普通中学在校生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实践提供平台,同时,各职校应走开放式建设的路子,逐步探讨建立与对口行业、企事业合作的实践实训教育基地1-2个,提高在校学生和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各职校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或农民技术员培训基地,努力办好一批直接服务“三农”的专业,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开展“订单培养”。积极推行“企业订单,教育下单,企业与政府买单”的做法,使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专每年面向农村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800人次能落到实处。
      (二)、成人教育
       1、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整体水平。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坚持为“三农”服务,认真开展农业新科技的推广,扶持农村发展高效高产优质农业科技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05年争取创建1-2所省级示范性乡镇文技校,使全市省级示范性乡镇文技校达到7-8所。依据《南安市教育部门农科教结合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继续创建一批达标村级文技校,要求全市每个乡镇至少有1-2个村级文技校达到南安市级文技校标准。建立市(县)、乡(镇)、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把成人学校办成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基地。各镇、村两级文技校应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年培训各类劳动者10万人次。?
       2、开展社区教育试点,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2005年溪美、柳城街道办事处应继续抓好金街、湖滨2个社区开展社区教育试点工作,其他大的乡镇应抓好1-2个社区作为社区教育试点,至2005年年底各社区教育实验区要有15%的单位和家庭达到学习型组织的标准。
      3、电大、远程教育:(1)、积极发展本、专科教育,2005年争取本、专科教育在校生超过3500人,其中市电大超过2500人、梅山实验学院超过1000人。(2)、市电大以撤站建校为起点,尽快建成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南安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南安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服务中心和南安社区学院;省电大梅山实验学院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为契机,努力实现创建现代远程教育之乡。
      4、开展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建立健全研究机构。根据职能科室的合并,拟应建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围绕我市实施的“课改推广年”活动这个主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各乡镇应建立1-2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各职校应确立或申报1-2个研究课题且能围绕课题抓好研究工作,争取拿出阶段性研究成果,各乡镇应紧紧围绕“统筹和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下半年计划开展职成教论文、职成教研究积极分子的评选活动。
      (三)、民办教育
      1、在市区创办一所民办高级中学,新审批民办幼儿园10所,其他办学培训机构5所。务求全年民办学校的学历教育在校生数达3000人以上,培训学校累计培训结业1万人以上。
      2、进一步实施依法行政,积极规范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保护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思路与措施
      (一 )、适应市场需求,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大做强中等职业学校。
      1、推进职教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和教育机构;鼓励和支持重点中职学校与社会资本结合,合作组建投资型的职教集团;鼓励和支持中职学校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等。              

       2、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推进学习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学分制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设,全面推行“双证书”,与高校联合举办“3+2”五年一贯制的高职班等。充分发挥重点学校的骨干示范作用,促进一般校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开展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相衔接的“平台”的建设,选择高职“精品专业”和中职“重点专业”中的数控、软件专业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         
       3、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引导和支持中职学校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地设置专业,重点做好首批重点专业建设跟踪指导和评估;组织实施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以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领域为重点,与对口行业、企事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大力推广“订单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产教结合,加速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紧缺人才。  
      4、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依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导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规范教学常规和学生实习管理;依照《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促进中职学校加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在校学生和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5、加快职教信息化建设。完善“南安职成教”网站建设,推行中职学生学籍电子管理,实现中职学生信息管理网络化;按照《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建设标准》,推进学校校园网建设;在一部分示范性乡镇文技校设立“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二) 、开展农科教结合,提高服务“三农”的工作质量,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
      1、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重点放在“三教”资源共享和三部门配合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紧紧围绕《决定》中指出的“农村中小学可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培训,成为乡村基层开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精神,努力盘活好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支持、鼓励各成人职业学校主动承接初中后分流和高二后分流教育,努力寻求发展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并重的办学新途径,力求找准成人教育对南安经济腾飞起推动作用的切入点,在培养具有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上下功夫。中等职业学校要为普通初、高中在校学生接受职业技能和劳动技术的培训提供服务。
      2、围绕《南安市教育系统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依托中职学校及省级示范性乡镇文技校建立5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当地政府统筹下,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面向企业、农村每所一年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800人次以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乡镇文技校面向企业、农村每所一年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300人次以上。坚持职成教为“三农”服务,培植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农户和农业经纪人队伍。认真研究农民教育的科学规律,分层次、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培植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质量、效益好的转移农户、先导农户;加速培植能连接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市场的经纪人队伍。各成人学校和乡镇文技校采取“学校+示范户”方式,建立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培植办学典型,围绕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发挥学校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富的作用,提高为“三农”服务功能。
      3、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突破传统教育体系,努力构建与南安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面向社会所有成员全体、全程、全面的社区教育网络, 探索构建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切实推进成人学校教育的开放化和社会化。各级各类成人学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为广大农民的终身学习服务。进一步发挥乡镇文技校在“科教兴农”中的基地作用,使农民终身可以随时接受教育。积极建立集教育培训、科研推广、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农村科教服务体系,努力实施产、学、研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市成人教育三级办学培训网络,强化镇、村两级文技校的建设力度,更好地组织、协调、收集、反馈村及乡、村企业的培训情况。广泛创建学习型组织。努力推进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通过试点逐步形成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 三) 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规范民办学校的管理,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1 、继续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促进社会各界对其内涵与精髓的理解;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立足于我市区域内的各类教育的分布实际,着重探讨民办教育的拓展方向与空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办学的积极性,促使我市民办教育在"十一五"期间有突破性的进展。进一步在我市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2 、进一步依法行政,积极规范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保护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行政,对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私自设立的民办学校,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完善先评估后审批制度,定期组织对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督导评估工作。
      3、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应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为契机,坚持依法治校,诚信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探索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办学实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自身快速、健康的发展。
      4、制定我市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校长(负责人)培训规划,分期分批组织我市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校长(负责人)进修和培训。

?

 

 

 

 


 

 

 

 

2005年3月1日
抄送:南安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市政协教文卫委,市分管领导。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