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
福州市2005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福州市2005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1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赝(yàn)品 插科打诨(hùn) 巨擘(bò) 蜿蜒绵亘(gèn)
B.泻(xiè)漏 锱(zī)铢必较 滑稽(jī) 长歌当(dàng)哭
C.芜菁(jīng) 摇曳(yè)不定 角隅(ǒu) 毋庸赘(zhuì))言
D.箍(kū)桶 舐(shì)犊情深 蹙(cù)缩 以警(jǐng)效尤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金秋时节,全国人大代表相聚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讨论并 下一个五年的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2)经深入调研,卫生部发现我国某些地区的有些领导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的认识还是很 的。
(3)尽管这五六年来,他总是疾病缠身,但他还是那么乐观爽朗, 比原来显得苍老了一点。
A.制定 浮浅 只是 B.制订 肤浅 不过
C.制定 肤浅 只是 D.制订 浮浅 不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包括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俗话说,“道我短者是我师,道我长者是我贼”,你这样忌讳别人的监督,怎么能干好工作呢?
B.法庭经过激烈辩论达成共识,张德兴因正当防卫致使袁鸣海丧命,实属罪不容诛。
C.大量的上报材料披露了不少国有亏损企业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出现了穷庙富方丈的现象,这引起了机械工业部的反思。
D.朱自清先生早期是写诗的,后来转向散文写作,因此,他的散文如同诗歌一样,含英咀华,韵味无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二〇〇五年一月,叶成丰被光荣地抽调前往参加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受灾情况的新闻报道工作。
B.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曾作客中央电视台,向人们讲述了她少年时代如何克服困难,青年时代如何进取,如何一步步地攀登歌唱艺术的高峰。
C.我国煤炭生产的宏观调控,不仅有助于我国的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D.澳门基本法规定:政府“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葡文,葡文也为正式语言”。两种语文,哪种为主,从“还可”两字就可以看出。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周末,是去左海钓鱼呢,还是去图书城买书?到底要去哪里?大家议论纷纷。
B.李老师在我们学校工作时间最长,这一班,她从高一一直带到高三,感情当然会更深些。——怎么样?昨天夜里李老师把情况都给你介绍了吧?
C.《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
D.我们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扫除“黄、赌、毒”、打击假冒伪劣、制止公款吃喝,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
6.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过了桥,就是那幢新哥德式的大楼,从小船上望过去, 透过河畔婆娑的柳影,好像望见剑桥往日的岁月。我不由得惊呼:“这柳树怎么会长得这么大?”
①天高云淡,地阔草荣,
②地阔草荣,天高云淡,
③秀美的风景令人屏息。
④风景的秀美令人屏息。
⑤我的视线也随着舟行而展开:
⑥随着舟行,我的视线也随之展开:
A.①③⑤ B.⑤①③ C.②④⑥ D.①④⑤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水族先民可能来自北方
关于水族的来源,国內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结论是,水族是我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但是,水族先民什么时代,什么原因,从什么地方来到南方融入百越之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水家专家所关注的,也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蒙熙林说,从殷商亡国变迁的历史、水族古文字及水书、水族历法、水族复杂的韵母系统、水族语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水族盛大年节——端节以及DNA鉴定等等资料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
蒙熙林进一步分析说,荔波县档案局收藏的一本清代水书上印有梅花鹿的图案,而梅花鹿在南方是绝对没有的。其次,登高跑马是水族端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內容,跑马的时间都在亥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而水族端节跑马讲究配鞍而骑,如实在没有者,也要用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作替代。配鞍而骑是典型的北方民族骑马习俗,与南方“不鞍而骑”的习俗截然不同。另外,水族人嫁女儿时,嫁妆中必须有件羊毛大衣,这是水族人富贵的象征。而南方炎热的气候显然与羊毛大衣格格不入。 .
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医学研究部门通过对水族群体抽血进行DNA鉴定,得到了科学的结论。1997年,贵州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家先民确定是西北地区民族的血缘。
专家们分析,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第一次举族迁徙,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使水族先民从殷商的母体文化申分化出来,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水家先民第二次举族大迁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发兵征服岭南之后。这次迁徙促使水家先民从百越母体申分离由来,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大致形成后世分布的格局。
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的古代。水族地区经历了八九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公元629年之后,才相继出现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抚水州、莪州、劳州、都尚县、婆览县建制的辉煌。水族在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既有自己的一部分融入到相邻的民族之中,也有相邻民族的一部分融入到水族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
因此,在水族民间、在水族研究史上,出现殷人后裔说、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等,那只不过是水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的事实。
7.根据文意,下列对“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的理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水族有自己的古文字,水族语言中保存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有着复杂的声韵母系统。
B.水族书上印有南方绝对没有的动物梅花鹿的图案,水族人嫁女必送羊毛大衣。
C.水族人骑马讲究配鞍而骑,骑马必配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
D.水族盛大年节一一端节的时间和汉族春节的时间相当,端节的活动——登高跑马的时间亥日相当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
8.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水族的发展演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
B.水族先民的第一次举族迁徙,融人了岭南的百越族群中。
C.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时期,水族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
D.一直到了公元629年之后,水族才形成了后世分布的格局,有了建制的辉煌。
9.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族是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的后裔“骆越”族的一支逐渐发展成的单一民族,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
B.遗传专家对水族群体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最终才得出了一个结论。
C.水族从殷商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又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和相邻的民族互相融合。
D.水族先民的两次迁徙,共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时间,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水族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以水族古文字写成的水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瞩目。
B.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等世居民族与水族的种群血缘有较大的区别。
C.在对水族群体的DNA鉴定中,也发现了有不同于水族特征的个例。
D.“西北迁来说”是水族来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的谬误做了纠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武则天)太后信重內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①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鞍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人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②,則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則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
[注]①引:揭发,检举。 ②缊藉:宽和,宽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名:称呼名字
B.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 审:明白
C.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 固:一定
D.悉在公门矣 公门:府衙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而马惊不能止 B.乃迁秋官侍郎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乃如左丘无目
C.久之,卒用为相 D.其人虽老
杳不知其所之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狄仁杰公忠正直的一组是
①仁杰好面引廷争
②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
③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⑤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
⑥百姓为之立生祠。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在世时,武太后十分信任倚重他,常称他“国老”;狄仁杰去世后,武太后很悲伤,感叹朝堂空了。
B.武太后要为朝廷选拔人才,狄仁杰就推荐了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唐朝的名臣。
C.狄仁杰不仅在选才上认真,而且在用才上也很较真。他举荐张柬之为宰相,然而武太后没有照办,他就敢于当面提出不同的看法。
D.狄仁杰一生清正廉明,受到百姓的爱戴。但他因教子无方,最后损害了自己的名声。
第Ⅱ卷 (共108分)
四、(18分]
15.据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饮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注],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內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汉书·朱买臣传》)
[注]上计掾吏:古代一种官职名称。
(1)初,买臣免,待诏。
(2)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
(3)其故人素轻买臣者人内视之。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天涯”一词在前两句中反复出现,请说出两个“天涯”不同的含蕴。
(2)古诗中有“无理而妙”的评论语,请结合三四两句作简析。
17.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诗歌到了唐代体制最完备。有古体诗,如 的《琵琶行》;有律诗,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尾联是“戎马关山北, 。”
(2)宋代,词发展到了极盛时期,词分 两大派。前者以柳永为代表,代表作是《雨霖铃》,其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杨柳岸晓风残月”;后者以苏轼为代表,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3)春秋时代的思想家 (人名),他的著作富有哲理意味,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就是这样一个名句。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狱中书简[注]
[德]朋霍费尔
我发现,直到此刻也还在继续发现:只有通过完全彻底地全适壅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才能学会信仰。人必须放弃每一种要把自身造就为某种人物的企萬,不论是一位圣徒,还是一个皈依的罪人,不论是一位教会人士(所谓教士型的!),还是一个正直或不正直的人,抑或一个生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我所说的世俗性指的是:以自己的步伐去接受生活,连同生活的一切责任与难题、成功与失败、种种经验与孤立无援。如果我们通过此世生活而参与上帝的受难,成功怎么能使我们狂妄自大,失败又怎么能使我们迷失道路呢?
如果你要找到自由,首先要学会磨炼你的感觉和灵魂。在任何地方都不要让你的欲望和肢体来指引你。要保持你的精神和身体的纯洁高雅,使之完全受制于你,顺从地追求在你前面设定的目标。除非依靠磨炼,否則任何人也不可能了解自由的秘密。
要去做,敢于行动——不是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而是去做正义的事情。对于你力所能及的事,切勿犹豫不决,应该勇敢地把握住你前面的东西。
人不能没有希望而生活,那些没有希望的人常常会变得狂野或者邪恶。即使那希望只是幻想,也是可以的。确实,不应低估幻想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可是对于基督徒来说,拥有一种奠立在坚实基础上的希望,却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某种力量和幻想是多么强烈,一种确实可靠的希望的作用,都要无可比拟地强大得多,那些拥有这种希望的人的生命,是不可战胜的。
强者独具的卓越之处在于,他能够把关键的问题提到前面来,并对之作出决定。而弱者,却总是被迫在并非由自己选出的那些替代方案申作出决定。
我们是这样地构成的,因此我们总觉得完美是令人厌倦的。事情是否永远如此,我不知道。但是,这是我能解释这件事情的唯一理由:我很少关心拉斐尔或但丁所描绘的乐园。与此相似,我发现,永不消融的冰层,或永远不变的蓝天,同样没有吸引力。我在人间的、活生生的、尘世的东西里寻找完美,因此绝不在阿波罗式的、狄俄尼修斯式的、浮士德式的东西里寻找完美。我总是宁愿要一种平平常常的、温温和和的气候。
纯洁德行的本质,不是压制欲望,而是使自己的生活完全朝向一个目标。没有这样一个目标,纯洁必定会变成可笑。纯洁,是清醒明澈和潜心专注的必要条件。
死亡,是通往自由之途中最重要的节目。
请原谅这些浮夸自负的心智片语。它们是一些未曾进行交谈的片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属于你的。如果你像我这样不得不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思想中,这些稀里糊涂的东西就会来到你的头脑里——我的意思是,就会匆匆记下进入你头脑的那些奇怪的思想。
[注]作者迪特里希.朋霍费尔(1906—1945),德国著名的神学家。二次大战中,坚决反对希特勒纳粹统治,并积极参与地下反抗组织活动。后被捕入狱,于1945年被杀害,年仅三十九岁。
18.“只有通过完全彻底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才能学会信仰。”这里的“完全彻底地生活”指的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19.本文表达了作者为自由而战斗的人生追求。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他对生活的认识的?请分点概括。(总字数不超过35个字)(6分)
20.分析以下句子的含义。(6分)
(1)我很少关心拉斐尔或但丁所描绘的乐园。
(2)死亡,是通往自由之途中最重要的节目。
21.作者在文末用了“浮夸自负”“稀里糊涂”等词语,这些词语有何特点及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六、[12分]
22.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报道的内容,请你以自己所在的社区或乡村的名义,拟一份请柬给参加的对象。(5分)
福州将举办首届“孝顺节”
今年农历正月廿九即3月9日,福州市民将迎来首届“孝顺节”,这是福州人独有的节日。
正月廿九是福州的传统民俗节日一一“拗九节”,又称“孝顺节”、“送穷节”,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祖,出嫁的女儿还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文明办、市老龄委、市妇联、共青团福州市委、市贸发局主办,福建福海文教基金会、市烹协承办。首届“孝顺节”的活动包括:为老劳模、孤寡老人送拗九粥;资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向市民推出拗九粥、拗九宴;老年人闽剧专场演出等。
要求:1.用语得体,符合格式。
2.字数60字左右。
3.文内不准出现真实地名和姓名,应用××代替。
23.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4分)
(1)我省近年来人口计生工作的成效是:
(2)我省目前人口形势面临的问题是:
24.下面是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江苏省拟的下联,请你对出能体现福建地方特色的上联(平仄不论)。(3分)
上联:
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七、[60分]
25.木工师傅在铺设木地板或制作家具时,往往特地在木板间留一条缝隙。初看起来,让外行人觉得纳闷:将木板拼得天衣无缝不好吗?那样既整齐又美观,让人赏心悦目。
其实不然,木板有热涨冷缩的特点,这缝隙是非留不可的。但缝隙如何留,要根据材质而定,太疏或太密都会出问题的。
想想看,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景?请以“缝隙的疏与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一、立意自定
二、题目自拟
三、文体自选
四、不得抄袭
福州市2005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A(B项“泻”应为“泄”;C项“隅”应读“yú”;D项“箍”应读“gū”,“警”应写作“儆”。)
2.C(“制定”、“制订”适用对象不同:“制定”适用有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制订”适用一般具体的事项。“浮浅”、“肤浅”词义侧重不同:“浮浅”侧重认识浅薄、不扎实;“肤浅”侧重认识局限于表面、不深刻。“不过”、“只是”,都表示转折,但“只是”的语气要比“不过”轻,根据句意,宜用“只是”。)
3.B(“罪不容诛”,意为罪大恶极,处决都不能抵偿。用在这句中,与句意相反,不恰当。)
4.D(A项语序不当,应把“参加”调到“受灾情况”前。B项成分残缺,“讲述”缺宾语,句末可加上“的经历”。C项“将对”与“起到了”自相矛盾,应删去“了”。)
5.B(A项“到底要去哪里?大家议论纷纷。”是陈述句,“?”应为“,”。C项后书名号应移到后括号后。D项中“黄”和“赌”后的两个“、”使用不当,应删。)
6.D(①句观察顺序由下而上,更好衔接下文;接下来“令人屏息”的是风景的美的程度,宜选④;接下来是“视线”的拓展,⑤比⑥主语更明确。)
二、[12分,每小题3分] .
7.C(“实在没有马鞍者”,才用“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作替代”)
8.D(在公元629年之前,水族已形成了后世分布的格局)
9.C(A项的原信息句是“水族是我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B项,不是只对水族,还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等;D项,不止八九百年)
10.D(“两广源流说”等也是事实,并非谬误。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古文字和文献,这是极为少见的,由此推出A项的正确;DNA鉴定多态性的研究的结果推出B项的正确;“也有相邻民族的一部分融人到水族之中”句推出C项的正确。)
三、[12分,每小题3分]
l1.D(“公门”即“您的门下”)
12.C(A项“而”,表承接关系;B项“乃”,就,副词;C项“久之”的“之”,起调节作用,“所之”的“之”,作动词,往、到;D项“其”,那,代词。)
13.B(②句是不解之问;⑤句是肯定政绩;⑥句是百姓爱戴狄仁杰之举。)
14.D(“教子无方”之说于文中无据。)
四、[18分]
15.(1)起初,买臣被免职,等待皇帝重新任命。(3分)(2)守邸很吃惊,就出去跟上计掾吏说了(这件事)。(2分)(3)那个平常看不起买臣的旧友进入室内看到了它(指印绶)。(3分)
16.(1)首句的“天涯”即落日的地方。第二句的“天涯”则是游子寻望故乡的方向。(2分) (2)“碧山”的阻隔,“暮云”的遮拦,都是自然的景物。无辜的景物,却招来诗人的怨恨,从理性看,这是“无理”的(重点是对“恨”字的赏析)(2分);从诗性看,却真切地流露出诗人非常强烈的思乡之情,这就是诗句的巧妙。(2分)
17.(1)白居易,凭轩涕泗流;(2)婉约与豪放(次序颠倒不得分),今宵酒醒何处;(3)老子(老聃、李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空1分,三小题中选得分最高的两小题计分)
五、[18分]
18.以自己的步伐去接受生活,连同生活的一切责任与难题、成功与失败、种种经验与孤立无援。(3分)
19.①磨炼思想 ②敢于行动(把握现在) ③充满希望 ④果敢抉择 ⑤关注现实 ⑥纯洁德行 ⑦勇于献身(6分)(每点1分,答对6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
20.(1)拉斐尔和但丁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诗人,他们所描绘的是完美的极乐世界。(1分)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对所谓超现实的“完美”不感兴趣,只关注人间的、活生生的、尘世里的生活,愿为人民的自由、解放而战斗。(2分)
(2)死亡是一个人必然的归宿,(1分)但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必须为自由而战斗,为自由而献身。(2分)
21.其一,作者运用贬义词,体现了他的谦虚。(1分)其二,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此刻,也还在继续发现”,说明对真理的追求没有止境,希望后来人继续探索。(2分)
六、[12分]
22.
请 柬
×××同志:
兹定于3月9日(农历正月廿九)上午八时,在本社区广场举行首届“孝顺节”活动,届时恭请您参加。
××社区
×年×月×日
本题共5分,其中“请柬”1分;称呼、落款、日期1分(三者有一项错误即扣1分);活动时间、地点1分(两者有一项错误即扣1分);活动内容1分;得体1分。
23.(1)增长速度放慢(2分) (2)人口增长总量高(2分)
24.攀天游峰,观东南胜景(3分)
七、[60分]
25.略 参见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已公布的2005年全国考纲作文部分的要求。
[附一]
《狄仁杰》译文
(武则天)太后信任倚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仁杰喜欢当面揭发奸伏,在朝廷上争辩是非,太后常改变主意依从他的主张。(仁杰)曾经随从太后出游,遇上大风吹落仁杰的头巾,而马受了惊吓不能停止奔跑,太后就叫太子追上前去控制了马勒而把马拴了起来。仁杰因为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退休,(可)太后并不准许。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说:“每次见到狄公跪拜,我也觉得身骨子疼痛。”太后就免除了他夜间值班的差事,并且告诫他的同僚说:“如果不是军国大事,就不要再来烦劳狄公。”辛丑年,狄仁杰去世,太后哭着说:“朝廷空虚了!”从这时起,朝廷有了大事,大家对有的事情不能决断,太后就叹息说:“上天夺走我的国老怎么这么早啊!”
太后曾经询问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事?”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用)精通经典、为人宽和(的标准衡量),那么苏味道、李峤一定符合这些选才的要求。如果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那人虽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太后就提拔柬之当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太后又对仁杰问起选才的事,仁杰回答说:“先前我举荐丁東之,您还没有起用他。”太后说:“他已经升调了。”仁杰回答说:“我举荐的人是可以当宰相的,不是只配当司马的。”太后就提拔柬之任秋官侍郎;过了很久,终于任用他当宰相。仁杰又曾经举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仁杰说道:“天下贤才,都出在您的门下了。”仁杰说:“我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
早年,仁杰任魏州刺史,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当地百姓就替他建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景晖任魏州司功参军,(因为)贪婪横暴成为百姓的祸害,(所以)百姓就毁坏了他(仁杰)的塑像。
[附二]
《朱买臣传》译文 班固(汉书)
起初,朱买臣被免了职,正等待着皇帝重新任命,日常就在会稽郡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朝廷授与会稽郡太守官职,买臣穿上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系着绶带的官印,步行回到郡邸。逢着上计的时候,会稽郡办上计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买臣都不屑看上一眼。买臣走进内房,守邸人就和他一道吃饭。吃到快饱的时候,买臣稍微露出那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觉得那东西很奇怪,就上前拿着那绶带,端详着那方印章,正是会稽太守章。守邸人吃了惊,走出屋外告诉了上计掾吏。掾吏们都喝醉了,大叫大喊道:“胡说罢了!”守邸人说:“你们试把它拿来看看吧。”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在座的人(这才)惊慌害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