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10个经典领悟

发布时间:2006-05-16 作者:管理员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1659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实的态度?)

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3、有两个观光团到景点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怨,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旅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4、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一位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另一位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地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5、在名胜古迹游览中,太太不耐烦地对她的先生说:“我说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

(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风景的机会。)

6、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烦不烦哪!”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7、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弹我的钢琴。”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足,答案就会不一样,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愧,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8、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悠哉地欣赏美丽的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口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声:“驴!”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驴!”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驴。

(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住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发生悔意。)

9、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爸爸:“是爱迪生。”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发明电灯?”

(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头。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

10、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结实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