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关于我市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春季会考工作的通知(泉教职中〔2011〕22号)
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泉教职中〔2011〕22号
关于我市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春季会考工作的通知
各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2011年春季会考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考试对象
泉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含省属中职学校成人班)在校学生。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
考试内容分知识和技能两部分,分别采用考试和考核(测评)的方式, 两部分内容的评价成绩之和为该科目会考成绩。知识性考试由市职教中心统一组织实施,技能考核或能力测评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或制定标准组织实施。
本次开考科目见附件一。文化课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中任选一门; 其中语文A类卷为文科专业使用,要求较高,B类卷为理科专业使用,要求较低。
本次会考为文化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初考和重考。10秋季之前初考缺考或成绩不合格者,参加重考(本次考试)或学校自行组织的补考。补考成绩应及时向泉州市职教中心教研室报备。每个科目报考人数不得少于30人(一个考室)。
按照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2010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学生(新生)公共基础课的会考使用新的《会考考纲》或《会考要求》。 2010年秋季以前(不含秋季)入学的学生(老生),会考考试继续使用原《会考考纲》或《会考要求》。2011年春季开始会考考试将全部使用新的《会考考纲》或《会考要求》。
三、考试时间
上午8:30~10:30文化课
下午2:30~4:00专业基础课(素描1:30~4:30)
《计算机及其应用》定于6月11~13日,具体事项另文通知。
各校请于
四、工作安排
(一)考务会:
考务会回执单(见附件二)请于
(二)报考工作事项:
E-mail:wxias@sina.com,联系人:吴夏生,联系电话:22557623。
1、《报考科目及人数申报表》。
2、《专业基础课新增开考科目申请表》,该表是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不在开考目录内的学校用于填写、申报新增开考科目的,申报的新增开考科目经核准后通知学校。
3、《专业基础课会考科目基本情况表》。
4、相关学科技能考试方案。
(三)报名截止时间:
考点校应在
(四)分校、辐射教学点的会考申报及报名由总校负责,相关考务工作也由总校统一安排。
(五)请各校于
卷面按16开纸、5号宋体字排版,总页面数为双数。
五、收费
根据闽价[2003]费311号文、闽职教中[2003]38号文及泉教职成[2003]21号文等文件精神,规定如下:
(一)收费标准
由实施考试的学校负责收取每生每科10元的费用(重考、补考依此标准)。
(二)缴费时间
非考点校应提前向考点校报名缴款。
考点校于5月20前将报名费应缴市职教中心份额如数缴交市职教中心,其中文化、专业基础课每生6元(补考除外),计算机及其应用每生7元,本单位将以此确认该考点校实际报考人数。
考点校在缴款的同时应将《缴款明细单》打印件一式叁份交本单位财务确认签字,以便考后接收成绩时进行核对和成绩的分发,同时各考点凭经确认的明细单领取试卷。
(三)缴款帐号
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帐号:1408010309022018447
开户:工行泉州开元支行
(四)缴款方式
1、转账(单位账号转单位账号)。
2、到当地银行直接把现金存入我单位账号的,事先用短信通知财务室王毓云老师学校名称、金额,领卷时凭存款回单换取发票。
市职教中心财务室
本通知及相关各种表格可从http://www.qzzcj.com(泉州职成教网)下载。
附件一:2011年春季会考开考科目
附件二:考务会回执
泉州市教育局职成教科
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
主题词:教育 中职学生 会考 通知
抄送:省职教中心,各县(区、市)教育局职成教股。
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附件一
2011年春季泉州市中职会考开考科目
一、文化课 | ||
科目代码 |
科目名称 |
备注 |
91 |
《语文》(B类) |
采用新考纲 |
92 |
《数学》 |
采用新考纲 |
93 |
《英语》 |
采用新考纲 |
96 |
《语文》(A类) |
采用新考纲 |
91(旧) |
《语文》(B类)(旧) |
采用旧考纲 |
92(旧) |
《数学》(旧) |
采用旧考纲 |
93(旧) |
《英语》(旧) |
采用旧考纲 |
96(旧) |
《语文》(A类)(旧) |
采用旧考纲 |
二、专业基础课 | ||
科目代码 |
科目名称 | |
15 |
《基础会计》 | |
12 |
《药物学基础》 | |
82 |
《服装结构制图》 | |
85 |
《生物化学》 | |
10 |
《数据库应用基础》 | |
22 |
《电子电工》 | |
23 |
《素描》 | |
05 |
《机械制图》 | |
13 |
《公共关系基础》 | |
83 |
《土木建筑制图》 | |
20 |
《心理学》 | |
84 |
《食品营养与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