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学时空 培养创新意识

发布时间:2004-11-13 作者:管理员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2064

如何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地位,强调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充分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开放教学时空的探索,取得了有效成果。
  开放化学实验室。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说过:“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传统教学,大多数实验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一学期也就五六次。我们每周开放实验室两三次,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进实验室,参与演示实验的准备,动手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这样给学生设计实验、科技小制作及小课题研究提供比较充分的教学时空。
  开放图书资料室。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如高一化学有个课题是《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可以布置学生以此为题,让学生走进图书资料室,寻找有关信息。
  开放多媒体教室。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组织学生观看化学知识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通过校园网及电子阅览室,指导学生在网上查询资料。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因特网上查找到了丰富的、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形式各异的元素周期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组织参观调查。化学教学要善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高校及科研部门的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淮安市区空气及饮用水的成分分析及环保措施、城乡居民家用燃料状况、农村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进行家庭小实验。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清除水垢的方法、含碘盐中碘的检验、清凉饮料的制作,均可以在家中完成,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就地取材完成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因此,开放教学时空,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进行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