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等你 心有集体吗

发布时间:2004-11-16 作者:管理员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4124

现场调查

  随机访问10名小学生 其中3人承认上课迟到过

  你曾经在上课、出操、春游这样的集体活动中迟到过、浪费过大家的时间吗?记者近期以随机调查的方式,对一些中小学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的时间观念并不是很强,迟到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位于朝阳、西城的3所小学门前,记者在放学时随机访问了10名从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小学生,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班上的同学出现过上课或课间操迟到的现象,而其中有3位同学自己上课也迟到过。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班上同学上课迟到的现象往往在午休之后比较严重。在他记忆中,有一次下午上数学课时班上有3位同学迟到,最多的一位同学迟到了15分钟。另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班在上课时经常有“踩着铃声进教室”的情况出现,有的时候同学们刚刚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就被迟到的同学打扰了。

  记者也采访了几位老师。一位教三年级的老师说,作为班主任,最头疼的就是同学们上课和出操迟到的问题。有的时候班里集合去参加升旗仪式或做课间操,全班同学都在教室门口整好队准备出发了,清点人数的时候却发现还少一两个学生,过了两三分钟他们才从卫生间回来,大家不得不在原地等他们。

  同龄观点

  不是存心迟到的 受老师责备觉得很委屈

  “我不是存心迟到的!”五年级小学生小飞告诉记者,“我上次上课迟到就是因为在路上自行车链子掉了,我推着车去上学的。虽然老师看见我上链条弄了满手的油泥,但是他压根儿也没听我解释,而是语气很严厉地让我先回座位上去,当时我觉得很委屈。”

  三年级学生小庄认为自己上学迟到的责任在家长身上。“每天早上我爸爸开车送我上学,经常是我穿好衣服、整理好书包等他。”他说,如果爸爸妈妈早点起床,把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再叫他起床出门,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四年级的学生小玉认为无论如何,集体活动时迟到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总是不对的。她说,自行车出毛病这样的意外只是在极少的情况下发生,更多时候是因为同学自己时间观念的问题。

  她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得离学校比较远,八点上课的时候她一般七点就会出门,“这样就能保证路上的时间,不会迟到了。”  专家观点

  家长和学校

  要帮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

  中关村一小的一位德育主任说,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习惯性迟到是集体荣誉感差、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她认为,家长对孩子时间观念的养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住所离学校又远,他们上学和放学就要借助于家长接送。而有的时候家长对于孩子上学迟到与否的重视程度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是否准时的态度。她希望家长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

  景山学校小学部主任宋以平认为,学校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制约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在其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景山学校,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迟到如果有合情合理的理由,老师可以谅解。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老师会帮助他们分析迟到的原因,为他们指点一些防止迟到的方法。而对于长期无故迟到、不遵守学校制度的学生,老师就会经常、反复地为他们强化时间观念,帮助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样板行为

  参加活动要守时 不能参加事先应向老师请假

  小学生行为规范中第十条规定: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据宋以平介绍,景山学校将上学和集体活动是否有迟到现象作为班级和年级文明评比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关村一小还利用红领巾广播等渠道为学生宣讲“一分钟能做些什么事”,告诉学生做事速度慢、不守时有些什么坏处,让他们直观地感觉并意识到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宋以平还建议家长提前安排好送孩子上学的行程,尽量保证孩子不迟到,保持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另外自己要做好表率,避免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不好的影响;独立上学的学生在出门之前要检查自己的自行车是否有故障,以便早早想办法排。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