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
高三学习方法概论(四)
高三那年,我的复习是与老师同步的。
有的同学喜欢超前,我认为在高三复习阶段毫无必要。复习不在速度,而在质量。细细地、深深地钻研一遍,这样的复习可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浅浅地、匆匆地浏览过去,这样即使复习三次,也只是沿原路重复了三遍。
复习与老师同步,就有助于深入地钻研。老师的点拔与自己思考所得一碰撞,撞得就透,想得就活,记得也牢。通过做题,又得到了检验。
"温故而知新"。前面的没有懂,后面的知识用到前面的结论,就又不懂了。因此要日常温习,及时弄懂不懂的问题。如果上课听得吃力,则要进行课前预习。
有人喜欢记忆现成的结论,这样固然提高速度,但记得越多也越易混淆。我一般只记课本上的定理,很少记老师或参考书上自行补充的结论。但对于他们推导结论的方法,我在头脑中反复记忆过。
评: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卢树同学的观点值得重视。我们不该过多记忆课本定理之外的"推论",但是必须认真了解每一个"推论"得出的过程,对推导过程中感到"精采"、"巧妙"的地方,还应尽量记在笔记上。这就如同能够点石成金的"仙人手指",要比点出来的"金子"有用得多。
我们的高三复习大致分三轮。
第一轮,是把高中内容,从头至尾详细地讲一遍。(当然,在这之前,要上完所有的新课。)数理化三门都在寒假补课之后基本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这个阶段,我认为是最关键最紧张的阶段。复习的内容比初学的时候深了一个层次,为了不掉队,很多同学都加班加点。我也额外地做了一些参考书上的题目,不会的、花了大气力的、方法奇妙的、典型的题目,都作了记号。
第二轮是综合复习,历时两个多月,做了无数张试卷。数学试卷发得最勤,几乎每天一套。数理化都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复习了一段时间,外语老师则为每个学生邮购了《阅读理解一百题》、《短文改错一百题》、《完形填空一百题》三本练习册。试卷和作业上总有红蓝黑三色:开始用黑钢笔做,老师用红笔改,然后自己用蓝笔写下各种想法。结合试卷,又把课本上有关章节啃过多次。
最后是考前预备阶段。试卷发得少而精华。前两年的高考试卷,也让我们做了一遍。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还得看一遍课本和参考书上划过的重点和做过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