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志愿者行动应解决好三个问题·

发布时间:2005-10-23 作者:管理员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2225

   志愿者行动从启动到现在,即将进入第十个年头。作为团组织亲手打造的名牌活动,如何在十年创业的基础上,推动其更快更好发展,成为各级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推动当前志愿者行动的进一步发展,重点是要解决好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一、认识问题:必须对现阶段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正确认识.
    第一,志愿者行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满足社会的需求程度、志愿者精神的普及程度、社会公众参与程度、志愿服务的政策法律环境和物质保障等方面来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志愿者行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二,志愿者行动正处于服务需求不断扩大时期。从人们对志愿者行动的接受和参与程度来看,伴随人们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更加关注公益事业,关注自身全面发展,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加强志愿者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的手段及开辟新的服务领域,为尽可能多的弱势群体和志愿者提供服务机会和渠道,正在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第三,志愿者行动团组织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志愿者行动服务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使共青团的一些组织逐步认识到志愿者行动的重要性,开始进入志愿服务领域,这对于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是有益的。但另一方面也为团组织如何保持开创者的角色,始终走在各界的前列,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把志愿者行动发展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需要我们不断增强紧迫感和抢滩意识,发挥优势,知难而进,做出更大的成绩。


    二、定位问题:必须对志愿者行动的发展目标进行新的科学定位
    第一,要着眼于志愿者行动与团的主体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志愿者行动成为共青团新的动员组织机制。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实践表明,它不仅是团的一项独立活动,作为—种新的动员组织机制,志愿者行动已经有机地融合到团的其他工作之中。济南市近几年推出的希望工程志愿者、保护母亲河志愿者、科技兴农志愿行动以及“三下乡”活动等,通过积极推进志愿者行动与团的相关工作的有机结合,鲜明地体现了其作为团的工作新的动员组织机制的特点和优势。
    第二,要着眼于志愿者行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志愿者行动成为公民道德素质训练的新形式。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志愿者行动主体由青年向全体公民的转变,既是两个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志愿者行动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志愿者行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应该大力倡导全民参与。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行动的实践育人功能,也迫切需要我们把发展目光转向全社会。通过组织全体公民参与,使志愿者行动成为培养“四有’公民的新形式。
    第三,要着眼于志愿者行动与行业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志愿者行动成为共青团向多领域延伸手臂的新事业。志愿者行动的发展,仅仅依靠团组织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很难有大作为的。从已有的经验看,积极探索志愿者行动与行业主导工作的有机结合,努力使两方面的结合既符合志愿者行动的发展要求,又能成为各行业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志愿者行动在结合中更多地承担社会事务,吏好地服务社会文明进步,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方法问题:必须对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手段进行丰富创新
    第一,要逐步推动志愿者行动的事业化。紧紧依托团的组织网络推进志愿者行动,对志愿者行动的初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完全必要的。在当前,为更好地推动志愿者行动的深化发展,必须逐步实现志愿者组织的独立化,逐步把志愿者组织建设成为在团组织指导下,自主运营;自我发展的事业化社团:志愿者行动的事业化,可以有效地朔艮志愿者组织依托于团组织带来的工作精力难以保证的问题,有利于志愿者行动的规范化、经常化,推动志愿服务不断积累和滚动发展。
    第二,要积极推动服务项目的多样化。项目带动,是志愿者行动几年来取得突出进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志愿者行动的长远发展,要求我们在项目运行上,要尽快改变当前“集中性’活动多的现状,坚持大小结合、长短结合的方针,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多样化,重珊口认真组织好U、型的、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在具体操作上,要面向社会弱势群体,以’一助一”签约结对为主要手段,通过进一步完善协议书,把小时制、时间储蓄制、服务对象认定制等内容列入协议,使志愿服务更具规范性。对集中性大型活动项目,要注意做到定期开展,持之以恒,发挥好大型活动项目在扩大影响方面的作用。
    第三,要积极推动阵地建设的多元化。近几年来,我们依托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建立了服务中心、服务站、爱心社(爱心辅导站)等志愿服务阵地,由于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在自我运转能力上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足。而与此同肘,许多企事业单位从树立自身形象,拓展发展空间,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出发,希望面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这为志愿者行动的阵地建设向企事业单位拓展提供了可能。
    第四,要积极推动队伍建设的广泛化。要紧紧围绕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对壮大队伍提出的迫切要求,尽快打破年龄界限,广泛地吸收各年龄层次、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参与,尽快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社会化程度高、服务技能全的志愿者大军。.要规范志愿者的注册管理工作,动员组织更多青年及其他公众按照一定程序在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注册,建立一支注册志愿者骨干队伍。要在广泛组建一般性的志愿者队伍,从事常规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根据志愿者年龄层次、知识水平、专业结构以及爱好兴趣的不同特点,组建不同的专业队伍,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志愿服务的需求。
    第五,要积极推动运作机制的社会化。要从建立规范科学的工作制度、健全完善的管理手段和良好的宏观环境入手,推动志愿者行动逐步实现运作机制的社会化。通过争取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落实志愿者招募、管理、使用、表彰的有关政策。同时,积极推行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储存服务时间,支出服务回报”等制度,形成志愿者的累进激励机制。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