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09-06-06 作者:管理员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5103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能从事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和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

    (一)较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必须的基本技能;

    (二)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

    1.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

2.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3选修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由省电大统一负责。课程性质为统服的选修课程一般采用中央电大试卷,课程性质为省开的课程一般由省电大组织命题。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自由选择,但原则上拓展知识类的课程的学分选用不得超过总学分的10%,另专科阶段已选的选修课,本科阶段不得重复选用。

4.有实验和作业的课程,办学单位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没做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实验(含课程设计)及平时作业进行必要的抽查,以确保教学质量。

    5.综合实践环节由福建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具体组织实施。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联系的题目。中央电大对毕业设计答辩情况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抽查。综合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6.地方电大负责组织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提供的文字、音像、电视直播课、CAI课件、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电话答疑等各种学习媒体和手段自主学习。

三、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福建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四、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工学科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进程表

五、课程说明

1.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人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人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2.英语II(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学时,开设二学期。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28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英语Ⅰ要求掌握的1600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简短对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进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单英文文字材料,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通知、介绍和广告等;能够写简短的应用文,如日记、信函、通知等。

3.离散数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本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离散数学的各个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概念、理论以及方法大量地应用在数字电路、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的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程中;同时,该课程所提供的训练有益于学生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图论等内容。

4.计算机应用基础(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5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电大本科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微机进行日常办公事物处理,掌握网络基本使用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为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含计算机系统组成、信息编码、微机硬件及配置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Word文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表格系统;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系统;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等。

5C语言程序设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初步的算法设计能力和代码实现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数据类型的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控制结构、函数模块的编写、构造类型数据的应用、地址的应用、算法设计及其实现、文件的应用。

6.计算机组成原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本专业必修的硬件课程中重要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简单完备的单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学习计算机设计中的入门性知识。

课程内容包括:数据表示、寻址方式、指令系统、CPU原理、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总线和外部设备等内容。

7.数据结构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数据结构是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系统地介绍算法设计和项目开发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相关操作,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二叉树、图等。结合数据结构分析递归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讨论一些基本数据结构的性质、存储方法和典型算法示例。介绍常用的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的原理和具体实现。

课程以C语言作为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描述工具。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中注重基础、突出应用、强化程序设计基本能力的训练。

8.操作系统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本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通过对现代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的分析,可以较深入地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机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概述、shell程序设计、进程与线程、处理机调度、存储器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程序结构等。

9.数据库应用技术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该课程主要讨论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有关的应用。课程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环境,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关系数据库、数据库设计以及数据保护等。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知识,初步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并能用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库及简单的应用。

10.计算机网络(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内容安排上以网络应用为出发点,不强调过多的理论,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方法和技能为原则。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TCP/IP参考模型、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传输控制、Internet及其应用、宽带IP网络、光互连网、城域网、服务质量控制、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

11.软件工程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软件工程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软件素质,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与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和过程管理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软件度量和管理,怎样进行质量保证活动,从而能够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以软件生命周期的主要活动为主线,从软件及软件工程的历史和发展、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项目管理、标准及规范等方面全面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

补修课程1.计算机导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计算机导论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展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软硬件知识,具备软件与硬件的基本安装、使用能力,具备基本的信息采集和运用组织能力,为专业的深人学习奠定必要的信息素养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基础;软件开发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表现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在课程的实训中则针对微机系统的组成与安装;操作系统使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资源的获取和组织处理进行一定的实验和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