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教育管理专业(专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初等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机关从事教育管理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法律、法规,具有基本的教育管理实践能力。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
(一)专业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二)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三)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中国教育简史和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限选课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尽可能提供教学服务。
(四)选修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由省电大统一负责。课程性质为统服的选修课程一般采用中央电大试卷,课程性质为省开的课程一般由省电大组织命题。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自由选择,但原则上拓展知识类的课程的学分选用不得超过总学分的10%。
(五)各门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期末考试总成绩的20%左右,必须按要求完成。形成性考核由中央电大提供指导性意见,省电大制定具体要求。凡形成性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六)专业实习旨在增强学生对于教育管理实际工作的体验,安排5周,可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提倡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七)在完成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安排一次社会调查,时间为3周,要求结合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进行,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福建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四、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教育管理(专科)教学计划进程表
五、课程说明
1.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以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及党在目前时期有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和政策。
3.教育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基本原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小学教学,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课外教育,班主任工作,中小学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管理概论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管理者、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外管理思想举要等。
后续课程:学校管理。
5.学校管理(1)(2)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二学期。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以阐明学校管理职能和实务为我国中小学管理者提供具体的管理规范、方法和手段,提高其管理水平;以可操作的技能训练规范并强化中小学校管理者的基本功,全面而有效地提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中小学校的能力。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广大的基层中小学校管理人员和地方教育行政干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学校管理一般理论、学校管理实务和学校管理技能三大部分。设为25个学习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管理思想,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学校管理组织制度,学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原则和方法,学校领导与班子建设;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教师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学校领导决策,学校工作计划、总结,考察与考察报告,领导听课与评课,组织与主持会议,领导沟通与协调,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等。
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
后续课程:学校管理心理、教育行政概论。
6.学校管理心理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学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规律,学会并掌握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与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个性心理与管理;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教师心理与管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人际关系;学生心理与管理;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心理。
先修课程:教育学、管理概论、学校管理。
后续课程:教育行政概论、教育法制基础。
7.教育行政概论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有关知识。能理解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概括的对教育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行政概论中所揭示的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行政、教育人事行政、教育财政、教育设施、教育立法与执法、教育规划、教育督导、教育评估。
先修课程: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心理。
后续课程:教育法制基础。
8.教育法制基础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使学校管理步入法制建设的轨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导言、教育法概述、教育法的实施、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法律救济、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
先修课程: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等。
9.中国教育简史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学习教育学科打下基础,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增强历史借鉴。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先秦时期的教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教育,宋元时期的教育,明清时期的教育,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教育,国民党统治地区的教育,共产党领导下的老解放区的教育。
10.英语I(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若干相关的常用词组及基础语法知识;能够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够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条等;能够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
11.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用学生了解中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改革的特点和相关理论;提高学生参与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